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持有工匠精神之人。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人之国。工匠精神的有无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继承和发扬历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手工制作技巧的精髓,展现大国工匠的风采,是我们应该进行的必要传承。

我们三楼的主题即为“匠之魂”。

这里包括10多个“名师工作室”和数百件非遗工工艺作品实物,以及汉碑汉画等。

匾额:道法自然。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林则徐任河道总督时所撰的对联,更让我们明白要学习林则徐那样清廉公正的品质。

在三楼东边的办公区,设立了10多个“名师工作室”。我们还聘请社会名家进校园,担任名誉教授。目的就是请名师名家现场展示技艺、授课,真正达到技艺传承。

我们还设有鲁酒文化馆。中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山东也是最早酿酒的地区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山东白酒曾一度产量全国第一,具有代表性的有景芝景阳春、秦池、古贝春、扳倒井等。我们这里也陈列了不同品牌的知名白酒,并聘请了国家级评酒师讲解酒文化。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对于我们的鲁酒文化有更深地了解。

我们还建立了鲁班厅。鲁班一生在建筑、木工、锁具、手工等方面有很多发明,被尊为这几个行业的祖师爷,也被誉为“百匠之祖”或“匠圣”。所以这里我们也用鲁班代表理工职业院校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们按照老照片复制了玉堂酱园大门。玉堂酱园是济宁民族工业的代表,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

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也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用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我们四楼的主题是“墨之香”

设有刘承闿书法艺术馆,经常举办书画展。刘承闿先生是著名书画金石大师朱复墈先生的嫡传弟子,也是中国书协成立时,济宁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会员。所以我们聘请刘承闿先生为公司终身名誉教授。这个馆与位于济宁市博物馆的朱复戡艺术馆南北呼应,相映生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

而作为搜集,整理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单位,非遗文化馆就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因此,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学校积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开展多种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深深地扎根,进而培养“非遗”传承人,推进非遗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光更加熠熠生辉。